顽石:香饽饽该留下,臭鱼烂虾必须扔掉——“拿来主义”(编者注)
时间:2019-02-09 来源:红歌会
分享到:

  上午和一些年轻人谈传统文化,发现他们和一百年前的五四青年迥然不同的是,几乎都认为凡传统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教育与舆论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顽石将所谈内容整理成文,发出来,以期引起更多年轻朋友的思考。

  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有赖传统文化的砥柱之功,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对传统文化必须予以足够的肯定。可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框,里边不仅有诸如诗词歌赋书画琴棋这样的香饽饽,也有众多像三从四德狎妓裹脚之类的臭鱼烂虾,这也是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

  今天的人谈传统文化,就像当年的教条主义者“言必称希腊”一样,频繁得很,也时髦得很。好像说话不言及传统,作报告不引几句四书五经,就不是现代人了。彻底否定传统固然不对,矫枉过正,将那些腐鱼烂肉重新摆上祭桌,难道就对了?

  传统文化本来包罗万象,可当代人所谈传统文化,基本上只谈儒家文化,那咱今天也就随大流来说说时髦香艳的儒家文化吧。

  儒家文化的鼻祖是孔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儒家思想精髓可以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概括,这些阐述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多的争议。

  “仁”是个什么东西,儒学信徒的解释是“仁者爱人”。原来“仁”和“爱”是联系在一起的,多美好啊!只是在这一句里,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没有说清楚,“爱人”到底爱的是什么人,包不包括爱奴隶,爱弱势群体,爱低duan人口。其实,在《论语·学而》中有关于“仁”的最权威解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同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段话的大意是,懂得“孝悌”的人就不会犯上作乱,可见“孝悌”就是“仁”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照这个解释,从陈胜吴广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的一代又一代的农民起义,到共产党“唤起工农千百万”,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那就都是不孝不悌,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论语》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基本上是对话的形式。当弟子们所言不符合孔子观点的时候,孔子都会予以批评指正。有子是孔子的学生,他阐释“孝悌”与“仁”关系之后,孔子并没有表示反对。也就是说,有子所论是符合孔子思想的。因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合符逻辑的推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根本是“孝悌”,“孝悌”的根本是不犯上作乱。“仁者爱人”,爱的是谁,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原来爱的是“上”,也就是君王。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为什么汉武帝以降历代专制统治者都特别尊奉孔子了吧,也明白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了吧。

  “孝、悌”如果用以倡导孝敬父母祖先、友爱兄弟姐妹,应该是要继承与弘扬的,只是别像“郭巨埋儿”那般极端与残酷就好;可如果是从精神上桎梏黎民百姓不要“犯上作乱”,则大谬。古人不是也说过“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惟有德者居之”吗?君王无道,百姓为什么不能造反?朝代腐朽没落,为什么不能被推翻?如果遵从《论语》弘扬“孝悌”就是防止犯上作乱的规范,老百姓有好日子过吗?时代会进步吗?社会能向前发展吗?

  再说“忠”。“忠”有小忠、愚忠与大忠之别,效忠个人,是小忠、愚忠,不值得提倡;而效忠国家献身人民,则是大忠,必须弘扬。看看岳飞的母亲多有见识,她在儿子背上刺的是“精忠报国”,而不是“精忠报上”。岳飞父子甘愿引颈就戮,确实是愚忠,但他大忠在前,所以是民族英雄。大多数统治者最希望看到的“忠”,其实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小忠、愚忠,只有少数英明的统治者才会鼓励治下大忠于国家和人民。

  说到这里,我联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族兄弑弟,迫使父亲让出帝位,是为不孝不悌;作为臣下,逼皇帝逊位于自己,是为不忠,一个人不忠不孝不悌占全了,按照儒家伦理,可谓十恶不赦。可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李世民却一直被颂扬为千古明君,何也?因为唐太宗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将封建时代推向了顶峰,于国家民族有大功。看看古人对唐太宗的评价,想想今人泥古不化,奉强调绝对服从的《弟子规》为圭臬,是不是可笑之极?

  不只是“孝、悌、忠”有大小之别,“信、礼、义、廉、耻”也有大小之分。同理可证,不再赘述。

  据说,蒋介石题字和发表重要讲话的时候,最喜欢引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勉励下属(不是自己),蒋公倡导“八德”的真正用意何在?从其部属开口闭口“忠于领袖”的效忠誓言中,应该可以窥见一些端倪吧。

  言归正传。传统文化不可抛弃,但也不能一股脑儿都搬过来,特别是不能只继承了鸦片、烟枪和姨太太。对待传统文化的办法只能是扬弃,也就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