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星磊:《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市委办读书心得之二)
时间:2019-05-06 来源:贺星磊
分享到:

  这部厚重的作品诞生于1988年,作者路遥以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作者通过描述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劳动与爱情,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交织,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尤其是主人公面对困境不懈奋斗的精神,实在感人至深。下面从“尊严与生活”“责任与人生”“变革与发展”三个方面简要谈一下自己对这部小说的理解。

  一、尊严与生活

  从这部小说中,时常能够强烈地感觉到的是,平凡的人们对于艰难生活的不断抗争。“与生活抗争”,这大概是最高层次的维护尊严了吧。

  孙少平和孙少安们,这些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年轻人,他们不满于自己的生活,不满于物质和精神的贫乏,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艰苦的抗争。就因为他们是人,他们生来是有尊严的,而且要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尊严,哪怕是要面临失学的危险,哪怕是要面临砖窑倒闭的失败,哪怕是要面临煤矿的艰难工作,他们都在所不辞,都铭记奋斗。

  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只有“有尊严的生活”,才有美好的影子,才值得去活。那些轻易屈服于苦难和困境的人,那些因自己的懦弱而失去生活希望的人,那些终日生活在他人目光中的人,无疑是悲哀的,是毫无尊严可言的。是的,生活中常遭遇许多不如意,但那些不如意不正是促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吗?正如书中所言:“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我们应当铭记路遥先生的话:“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的活。”

  二、责任与人生

  后来,这部小说荣获了矛盾文学奖,路遥先生在颁奖典礼上发言时说:“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他特意提到了“责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基于这样强烈的责任感,他创造出了孙少平、孙少安等负责的人物类型。

  缺少责任的人生是空洞的,是虚乏的,是浮躁的,是平庸的。责任,是个体对人生对社会的最内在的生命体验;责任,是激发一个人不懈奋斗的最内在的动力。倘若没有责任,人生不堪设想。“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在这部小说里,常常可以遇见类似的语言,它们能使一个懈怠的人精神抖擞、继续奋进。

  三、变革与发展

  从小说叙事的背景,我们看到,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严重动荡的十年中,农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动,同时小说也描写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变化。文革的狂热,给农村带来了灾难;改革的春风,给农村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那些土地上的农民,那些煤矿里的工人,那些办公室中的官员,他们的酸甜苦辣的生活与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休戚相关。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大家逐渐摆脱过去贫困的生活,然而为了这样一个富有开创性的制度,曾经有多少人付出了自己的血汗啊!  

  《平凡的世界》通过细微平凡的底层生活,展示了变革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因为合理的适时的变革,我们的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现在,从经典中走出来,悉心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何尝不需要一些有利的涉及社会诸多领域的变革?当然,这种变革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强力推进着,并不断影响和改善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编辑: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