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做出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指出:“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使其易学易用。言语必须接近民众。”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春,毛泽东又提出了“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主张。1956年1月20日,他在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讲话时进一步说——
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以采取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拉丁字母出在罗马那个地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们用一下,是否就大有卖国嫌疑呢?我看不见得。凡是外国的好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中国的汉字,毫无疑问,是人类的一种神奇文字。
但笔画太多的汉字至少有两大缺憾:看起来难认,写起来耗时。而且如果字号太小,印出来模糊不清,甚至成为黑斑。篆、隶、楷、行、草几种字体,见证着汉字笔画由多变少、书写由慢到快的演变。现在的简化字中有120多个是古人早就在楷、行、草、隶、篆书中使用过的,如:了(瞭)、宁(寜)、击(撃)、岩(巖)、伞(傘)、灶(竈)、范(範)。单书圣王羲之一人早在1700多年前,就写了“报﹝報﹞”、“陈﹝陳﹞”、“称﹝稱﹞”、“传﹝傳﹞”、“单﹝單﹞”、“东﹝東﹞”、“渎﹝瀆﹞”、“尔﹝爾﹞”、“发﹝發﹞”、“干﹝幹﹞”、“觉﹝覚﹞”、“来﹝來﹞”、“乐﹝樂﹞”、“时﹝時﹞”、“实﹝實﹞”、“书﹝書﹞”、“孙﹝孫﹞”、“为﹝為﹞”、“与﹝與﹞”、“枣﹝棗﹞”、“庄﹝莊﹞”等21个简化字。可见,古人对很多繁体汉字也是不满的。
毛泽东提出的“使其易学易用”,就是简化汉字的初心。
叶籁士先生对《简化字总表》2274个简化字做过比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大量刊物和宣传品曾经采用和创造了许多简体字,这批新创的简体字被称为“解放字”。常用的521个简化字中,有解放区和建国后出现的101个,其余420字都是解放前就已经流行或存在的:先秦的有68个字,秦汉的有96个字,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有32个字,隋唐五代的有29个字,宋辽金元有82个,明清有53个,民国60个。
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它的笔画本来最简单。如:网、从,最原始的甲骨文就是这样写的;众、广、厂、尸、气、画、来、夹等字,都是铭文、小篆的雏形。后来被无聊文人把笔画弄得越来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说,简化汉字笔画,正是恢复汉字原本笔画少的传统,将汉字的笔画越搞越繁化,才是残害传统文化。
万事万物都在变,简化汉字的必然。不变是不可能的。汉字如果一直不变,至今还使用6000年的传统的甲骨文,那是非常可笑的,也是异常可悲的。人类各民族的文字,如同各自前行的照明工具,叫法不同而已。是工具就有必要不断改进和创新。6000年来,汉字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演变过程。
甲骨文好比油膏﹝用来照明的油性松树枝﹞,大篆像火把,小篆像蜡烛,隶书像灯笼,繁体字像油灯,简化字仅仅是改进了一下,像马灯,方便一些而已,还不是电灯。电灯是全人类通用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目前,全世界不分国籍,不分人种,不分语言,没人强迫,都争先恐后地使用它,因为没有任何文字有它那样简单方便啊!
在中国的历史上,简化汉字的呼声一直不断。40年代,国民党政府也做好了简化汉字的方案,但听到个别权贵和大腕文人的反对声,就不敢实施了。汉字从竖排到横排,从右读到从左读,从无标点符号到有标点符号,每一项进步都是有益于使用汉字的人。毛泽东提出中国 “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主张时,还没有汉语拼音。有谁会想到,50年之后的中国,使用汉语拼音文字和使用外国拼音文字的地方随处可见?
几千年来,只有毛泽东领导的真心为人民服务的真想与世界接轨的中国共产党,才有胆量有能力简化了汉字!简化汉字,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做出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
二、如何看待要求恢复繁体字和嘲笑简体字的现象
有些“国学大师”要求废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简化字,恢复原来的繁体字。理由之一就是:繁体字是国宝,不能变化。只有文字不变化,一万年之后的人们读古人的书,不会有距离感。把汉字简化了,是一种割断传统文化的愚蠢行为,所以必须要恢复繁体字。
如果这个理由成立,那我就认为,光恢复繁体字远远不够,还必须恢复竖排,恢复从右向左阅读,恢复无标点符号,恢复无外来的阿拉伯数字,恢复使用大篆、籀文、直至甲骨文,因为中国最传统的文字是甲骨文,使用篆字,就是“一种割断传统文化的愚蠢行为”。使用繁体宋字,对篆字来说,还是“一种割断传统文化的愚蠢行为”,读甲骨文、篆文,还是有距离感。所以说,要想“文字不变化,一万年之后的人们读古人的书,不会有距离感”,不能只恢复到繁体字,必须恢复到甲骨文。
说实话,喜欢用繁体字、用竖排、不断句的大师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恢复传统。但我还是喜欢“不传统”的简化字、喜欢破坏了传统的横排,喜欢汉文夹杂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如果真的恢复了繁体字,废除了简化字,我在做数学习题和写年月日时,照用0123456789,绝不用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写文章什么的,照用简体字。
我还认为,今天的简体字,也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文化。
如果想恢复繁体字,废除简化字,不用外来文字,可以把网址“WWW”写成“打不溜打不溜打不溜”;如果不想崇洋媚外,就把手机号“139 0875 462×”写成“壹叁玖零捌柒伍肆陆贰×”。也蛮有意思的。
看到一篇文章说,有人问百岁老人、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研发者周有光先生:“您对要求恢复繁体字,有什么看法?”
他说:“这要去问问全国的小学语文老师,看看他们答不答应。”
据报道,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华人,一直跟着新中国使用简化字,他们非常喜欢新中国的简化汉字。而某些中国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对简化字,要求恢复繁体字,其中,有些人是有目的的。
青少年们应该知道,简化汉字,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老百姓“易学易用”、真心为人民服务而做出的善举。如果是错误的决定,早就纠正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简化化字,是有益于中国人民、有益于海外华人、有益于外国友人学习使用汉语的功德无量的伟大决策!谁想废除简化字恢复繁体字,那真是白日做梦。
有人为了恢复繁体字,不断贬低否定简体字。每当看到讽刺挖苦简化字的微信,我就告诉亲朋好友,别跟着瞎起哄。因为他们嘲讽的“广、厂、尸、气、画、吴、来、夹”等字,是从铭文、小篆里来的,“网”和“从”,最原始的甲骨文就是这样写的。本来只有6画的“网”,后来被无聊文人弄成了14画的“網”,4画的“从”,弄成了11画的“從”。这是把笔画多的字恢复(简化)成笔画少的字啊。
新中国推行的每个简化字,都是当年国家顶级的语言文字专家,集体讨论确定的。有500多个简化字,是从历朝历代的楷、行、草、隶、篆书中,从老百姓简化的“解放字”中筛选出来的。有人在微信中挖苦的“报﹝報﹞”、“称﹝稱﹞”、“传﹝傳﹞” “尔﹝爾﹞”、“发﹝發﹞”、“干﹝幹﹞” “来﹝來﹞”、“乐﹝樂﹞”、 “孙﹝孫﹞”、“枣﹝棗﹞”等简化字,是书圣王羲之1700多年前写的。他们讽刺的“了、门、宁、击、岩、伞、灶、范”等等简体字,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早就存在的。
有个著名大师在演讲中嘲笑说:“麺”简化成了“面”,没有了“麦”就成了“脸”,大家到“面馆”只能吃“脸”了。令他没想到的是,此言一出,嘘声一片。
还有人在微信里讽刺简化字“进”,说:把美好的“佳”去掉,不让人进入佳境,让人掉进“井”里去了(此微信还在网上)。
果真如此吗?繁体字“進”走之上的这个字,是“隹”不是“佳”呀!“隹(古书上指短尾巴的鸟,读音同追)”。看清楚了,把字认对了再讽刺吧。
三、全人类都喜欢的文字才是最好的文字
1956年毛主席就提出:中国将来要采用拉丁字母。他说: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凡是外国的好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对此,尽管某些专家学者极力反对,可中国人越来越喜欢用拼音字母了。
看看中华大地遍地跑的车牌号,满天飞的机牌号,有哪一个不是用外来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如:车牌号“京G.D109H”,有谁会用汉字写成“京哥点得壹零玖喝”呢?
我们采用的“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组合。汉字“国民生产总值”,能否也按每个字的第一笔写成“丨乛丿丶丶丿”呢?如果能,那就太有意思了。
又比如:各种物理、化学、数学的运算公式、方程式,有谁不用拉丁字母而为了“民族自尊”,不崇洋媚外,用汉字书写呢?
再比如:网址www,你见过谁用汉字写成:“打不溜打不溜打不溜” ?
还有计数:我用阿拉伯数字写:0123456789,10,,11,你用繁体汉字写: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拾壹,拾贰。计算一下,看各自有了多少时间?谁省时?
还有计时:我用阿拉伯数字记下这个时刻:2019.12.31.12:59.59.你用繁体汉数字写出这个年月日时分秒,计算一下,看各自有了多少时间?谁省时?
还有谱写歌曲:我用阿拉伯数字谱写:5 56 2——|1 16 2——|,你用传统的“宫商角徵羽”谱写,计算一下,看各自有了多少时间?谁省时?
汉字笔画多,三画以下的汉字很少,一个汉字最多可达64画,别的文字都望尘莫及。如由四个繁体“龍”合成的一个字(音zhé)。还有用四个繁体“與”合成一个字(音zhèng),什么意思呢?辞典解释说:没什么意义。这种没什么意义的字,也有人以笔画多、写起来感到好看而自豪。的确,如果以笔画多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非汉字莫属。
还有博士生导师在书法公开课上自豪地说:在全人类的文字中,只有汉字能写对联。不知这位教授是否看过云南丽江纳西族同胞,用东巴文写的、同用汉字写的一模一样的对联。
人类不管用什么语言和文字都能生存。各个民族的人们,热爱母语、热爱本民族的文字是理所当然的。但对别人的长处,还是要学的。
有目共睹,全球每个人都喜欢的文字,目前只有一种,不是汉字,也不是英文,而是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毛主席所做的一切,包括决定简化汉字、提倡使用拉丁字母在内,都是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着想的。他的目光之高远,是鼠目寸光者无法想象的,受到诋毁和否定,是不足为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