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在听和说之间,关键是得用脑袋想。
大家工作中少不了跟人打交道。一谈到跟人打交道,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嘴,因为得用嘴说啊。其实还有一个也很重要,那就是耳朵,因为得用耳朵来听。
你只有用耳朵听清楚了、听明白了,接下来用嘴说的才有价值、有意义,才不至于犯错误。所以,有时候耳朵比嘴还重要。那么说到听,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字眼儿听上去感觉大不一样,但实际上说的却是一回事儿。
- 比如,狡猾和聪明,好像说的都是头脑比较灵活。
- 比如,咋呼和开朗,好像说的都是比较好动外向。
- 再比如,忠诚和不知悔改,好像说的都是死心塌地地跟随某一个人或组织。
但是,为什么同一回事儿,却有两种听上去大不相同的感觉呢?我觉得原因有这么几个。一是因为我们说话时习惯以结果为导向。比如经过你的坚持最后成功了,你的坚持就是执着;没成功,就是固执。二是因为我们说话时习惯以感情倾向为导向。说话者喜欢的人想办法办成了一件事,他夸赞其为聪明;他讨厌的人想办法办成了一件事,他鄙视其为狡猾三是因为我们说话时习惯以利益为导向。死心塌地地追随他的人,他称之为忠诚;死心塌地地追随他敌人的人,他称之为不知悔改。 一个人哪怕是一条道走到黑,他也会说自己很执着、而打死也不会说自己很固执;哪怕是处心积虑办成了坏事,他也会说自己很聪明,而打死也不会说自己很狡猾;哪怕是跟错了人而不悬崖勒马,他也会说自己很忠诚,而不会说自己不知悔改。
这就是人性。“闻过则喜”只有孔圣人才能做到吧。
3
如此看来,放眼望去,几乎所有的褒义词,就像硬币的两面,都能找到对应的贬义词。
比如,自立自强和争强好胜、随遇而安和不思进取、诚实坦诚和没心眼子、按部就班和死板教条,等等。
而实质上,它们真的可能说的就是一回事儿。它们只是冷冰冰的一个动作或事物,只是后来被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立场而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正如,一把刀,用来防御敌人,就成了英雄光荣的象征;用来违法犯罪,就成了罪恶的象征。